English

我们如何面对被自己改造的地球

1998-09-29 来源:光明日报 柯安民 我有话说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成为全球发展的主导产业,增长似乎成了发展的唯一目标。

据有关资料,全球目前由工业所搬运的人为物质流为每年35立方公里,其中采矿搬运量约占一半,而先前没有人为搬运时的物质流仅为每年4.5立方公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远远超过地质力自然风化的影响。另外,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矿物原料的消耗也急剧增长。以铜为例,20世纪以前的几千年中仅采出3200万吨,进入20世纪的近百年中全球就采出2.38亿吨,平均每年约240万吨,而1995年的产量已达1004万吨。

现在人类本身已成为最重要的地质动力,前苏联一个国家库堤大坝总长超过赤道周长。人类影响地壳的深度与太空的高度也在日益增长,不仅1.2万米的深钻早已告成,而且在1000米以下采煤和3500米以下采金也成为现实。

尽管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进步,但人均自然财富的水平并没有很大提高,相反,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趋于脆弱,向极限逼近。世界上目前已有100个国家粮食不能自给。仅仅本世纪内,全球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了约30倍,目前全球剩余可采石油储量约为1511亿吨,仅可维持50年。由于人口增长,导致淡水危机,加上污染影响,可供淡水资源更为紧张。如今,在人类自己改造了的地球上,燃煤带来的烟尘、二氧化硫正在污染空间大气层。“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物种灭绝,酸雨蔓延,有害废物剧增,海洋污染,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正是面临着这样一个时代背景,9月底召开的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围绕着“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无限发展过程。委员会理事长朱训同志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从地学哲学角度来看,提高人类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的自觉性,正是推进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有力步骤。他提出,今后的地质找矿并不应等同于传统的找矿勘查。我们应日益重视开拓地质体的新用途,发展新的用矿方向,使非矿变为矿、单一矿变多用途矿,实现矿产综合利用,开发研究潜在矿产,使新型廉价资源取代传统资源,通过工艺变革技术去发掘“地质体的有用性”。另外,地学不仅要服务于工业找矿,也要更多地转向服务于农业。农业科技除了开拓生物工程技术外,还应开展包括针对作物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及其地质基础的地学研究。

在地学哲学研究基础上,朱训理事长还对当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地球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他认为,我们需要的生产和发展,是造福而不是遗祸。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应是解决资源稀缺、环境恶化的过程。我们强调的发展只能是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发展必须是集约地利用资源并促进资源支持能力的发展,是注意保护环境的发展而不是破坏环境的发展,是着眼于长远和整体效果而不只是眼前与局部利益的发展,是注重质量提高而不只是数量扩张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开源与节流”的方针,把节约放在第一位,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